1/21/2013

彭明輝:決策粗暴,國教前途堪憂

廿年前教改人士一意孤行地推動「廣設大學」,完全未能預見少子化之到來,以致今天後果不堪收拾。這個教訓充分印證西諺:「往地獄的道路鋪滿善意」。任何政策如果無法預見所有可能的後果,最後往往都是「立意良善而禍害無窮」——教改如此,退休制度的變革如此,十二年國教更是如此。

去年年底家扶基金會發表十五至十八歲「大孩子健康權」調查報告,指出有自殺念頭的孩子比率超過一成五,其中基測PR值九十七以上的大孩子比率最高。而衛生署的統計則顯示:九十七年迄今已有一九四名高中生自殺,其中不乏明星高中的學生。台灣教育問題之嚴重,確實令人駭然,而亟待改革。

但是十二年國教欠缺完整配套,超額比序的方法更引起全國恐慌,以致許多家長和教師對未來的教學品質普遍喪失信心。可以預期的是私校將興起,高中惡補將更加猖獗,原本意在「改善不合理升學壓力」的十二年國教,有可能會反而加強升學的惡性競爭。

要降低高中階段的惡性升學競爭,首要關鍵是廢除偏愛高科技產業的政策,讓各種產業得以均衡發展。如繼續厚待高科技產業而任令中小企業倒閉或壓榨勞工,那麼學生再不才都得要去擠台成清交的碩士班,以便進科學園區的窄門,而全國家長更是沒人敢讓孩子念技職學校。產業政策不正常,教育不可能正常。

其次,想要降低惡性升學競爭壓力而不犧牲高中教育品質,必須改革大學入學考試的出題方式和高中的教材與教法,強調思考與活用知識的能力,降低瑣細知識與反覆練習對升學的影響。至於國中階段的惡性升學競爭,根本的解決辦法是普遍提升高中與高職的教學品質,縮小明星學校與社區學校的落差。要達成這些目標,最重要的是要有專業能力強且熱心投入的老師。但是最近一系列的「改革」卻都可能會導致教師品質逐年惡化,最後被犧牲的是整個社會的未來。

少子化的效應早已使得許多學校出現超額教師,而堵塞了學校進用新教師的管道;擔心未來會有超額教師的學校則遇缺不補,以代課教師頂替,因此全國教師世代交替的管道原本就已嚴重堵塞。偏偏教師退休制度一再遭遇兩黨以「不公不義」為由而任意刪減,並且不分青紅皂白地追溯既往,使得全國教師人人自危,完全不知道未來的退休金到底能剩多少。

為了保障晚年生活品質,愈來愈多教師體力不支仍不退休而勉強繼續任教,使得世代交替的管道更加狹窄,全國教師平均年齡老化的速度幾乎是每年上調一歲。結果,優秀而熱情的年輕合格教師找不到教職,而渴望退休的老耄教師卻不敢退休,六十多歲還在努力累積風雨飄搖中的「所得替代率」。

不僅如此,新聘教師管道堵塞之後,流浪教師人數激增,教育學分班因而乏人問津。假如現況持續十年以上或惡化,連師資培育的管道都將徹底廢弛。那時候,一旦老教師被迫屆齡退休,目前的流浪教師早已轉行營生或失業太久而意志消沉,屆時將會找不到可以遞補的合格教師。那時候受害最深的將是全國學子,而不甘受害的父母只能選擇學費昂貴的私立學校或在家自學。

以改革為名而斷送教育的未來,決策之荒謬莫此為甚!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