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22/2015

共享經濟將改變台灣

蕭郁溏

在資源充沛、生活富足的現代社會,為什麼還會有共享經濟?在資本主義主導的消費世代,大家爭相買車買房,車子一台不夠要兩台,房子一棟太少要好幾棟,那為什麼出門還要坐別人的車、睡別人的床?去年全球百億美元市值的新創事業共有九家,其中兩家就採共享經濟模式,排名第二的Uber市值約412億美元,排名第八的Airbnb市值則約100億美元,為什麼?
被名為破壞式創新的共享經濟,低門檻、高創新,是否是瀕臨絕種的中產階級的保育良方?新世代的共享經濟革命可否創造新的資產,改變即將消逝的M型社會?共享經濟提倡,在未來人人都是生產者、人人都可以是業餘的微型創業家。
我們曾從部落的自給自足,走到專業分工,現在來到資源共享。是否意味著資本主義的失靈?資本主義發揮到極致是否代表著反消費主義的來臨?
共享經濟的三點觀察:1.共享經濟不是創新,而是復古:在古代,以物易物的交易模式使得大家有物共享。人們沒有冰箱,食物分著吃;沒有倉庫,工具分著用。工業革命後,商品的製造走向專業分工,一樣產品由各國廠商協力共同完成,勞力和技術走向分工細緻化,所有的產能充分利用,減少閒置資源,也是種共享經濟。我們習以為常的圖書館、電子遊樂場、漫畫出租、網咖,以及微笑單車也都是共享經濟。共享經濟一點都不陌生,自始至終都在我們的左右。

網路串聯世界各地

2.共享經濟首重信任:透過網路作為溝通媒介,陌生人因為物品或服務的共享而多了許多面對面的機會。在共享經濟的經營模式中,使用者不再只是敲敲鍵盤,螢幕成了窗口。用手機叫便車、用電腦訂民宿,共享經濟讓人的真實互動延伸到世界各地。鑒於實際互動的需求,共享經濟必當首重信任,網路評價與口碑將是最有價值的資產,信任恆久遠,優良評價便會永流傳。科技,再一次拉近人與人的距離。
3.共享經濟是種反消費者主義,使用權凌駕於所有權之上:消費主義為了避免大量生產的浪費,而鼓勵大眾大量消費,但畢竟每個人所需的資源不會隨著大量消費而實質增加,最終淪為惡性循環,大量生產加上大量消費就是大量浪費。剩餘中有匱乏、匱乏中有剩餘,正是現代社會發展不均與分配不均的不公不義。以前的資源憂於缺乏,現在的資源憂於不均。現代共享經濟的優點在於,藉由網路可以測試市場需求量,讓供需兩端資訊平等,讓共享取代購買,免於浪費與不均。共享經濟提倡以租代買,從所有轉為使用持有,讓分享成為新型購買(Sharing is the new buying.)。
21世紀的共享經濟,時而受到歡迎,時而又像過街老鼠遭到撻伐。各國在面對這股新型革命浪潮之際,多顯得摸不著頭緒。共享經濟的核心概念其實千年來從未改變,皆是將閒置資源加以活化,達到充分利用。然而,與以往不同的是,共享經濟的單位縮小了,藉由網路使用單位的細緻化、精緻化,共享經濟的單位縮小成以人為單位的個體戶。只要有網路,人人都可參與這場革命。
在蔡玉玲政務委員所舉辦的多場虛擬世界法規調適線上諮詢會議中,可見各式共享經濟產業模式正與既有的法規產生扞格。共享經濟這場革命,挑戰的是人與人之間的信任,以及人民對政府的信任;共享經濟挑戰的是權利本位的個人主義,以及財團架構的資本主義。

資策會科法所法律研究員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