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美國,30~40多歲的年輕慈善家正在增加。正成為主力的是通過互聯網業務等獲得財富的矽谷創業者們。對教育、醫療和環境等社會問題極為關注的「新富階層」的崛起正在顛覆「社會貢獻要等到退休後」這一以往常識。
「(教育、醫療和信息鴻溝等)問題過於重大,不能等到晚年。如果年輕時著手去做,活著的時候就能獲得很多倍恩惠」。Facebook首席執行官(CEO)馬克·扎克伯格(31歲)與妻子普莉希拉·陳(30歲)于12月1日宣佈,將持有的該公司99%股權分階段捐給慈善活動。按照現在的股價將相當於約450億美元。即使是在捐助文化盛行的美國也實屬罕見。
美國專業雜誌《慈善紀事報》(The Chronicle of Philanthropy)匯總的2014年美國慈善家排名顯示,在捐贈金額排在前50的人中,IT(信息化技術)行業出身者達到12人,比上年翻了一番。按金額計算佔整體的47%。
其中引人注意的是40歲以下的所謂「U40(Under 40)」一代的崛起。通信應用程序「WhatsApp」之父簡·庫姆(39歲)、文件交換軟體「Napster」聯合創始人西恩•帕克(36歲)、憑藉可穿戴小型攝像機風靡一世的GoPro創始人尼古拉斯•伍德曼(40歲)夫妻分別捐贈了5億美元以上,從排行榜之外一躍進入前十名。
包括2013年排名首位的扎克伯格夫婦在內的30多歲的慈善家,與步入老年後才將過多資産的一部分捐贈出去的以往慈善家不同,他們多是積極參與社會問題的「行動派」。一直被視為社會貢獻楷模的微軟公司的比爾蓋茲(60歲)與Salesforce公司的馬克•貝尼奧夫(51歲)等「前輩」的影響力也非常大。
在日本,多會採取不留姓名暗中積累行善的「陰德」方式,但在社交媒體上公開分享慈善事業也是30多歲慈善家的特點。扎克伯格在自己的Facebook上發佈了喜得愛女並將捐款做慈善的帖子,僅8個小時就獲得了80多萬個「好評」。
在年輕慈善家出現增加的原因中,免稅等益處較大的美國慈善制度也是不可忽視的因素之一。雖然也有觀點冷淡地認為這是一種「稅金對策」,但對於提供鉅額資金用於慈善活動的行為應該給予客觀評價。
前紐約市長、知名慈善家麥克·彭博(73歲)指出,「此前説到慈善活動,多以70多歲的人為主,今後將會是30多歲的年輕人」。
日本經濟新聞 小川義也 西雅圖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