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海仲裁結果於12日出爐,海牙仲裁庭認為中國的九段線主權主張,沒有法律基礎。德國媒體13日紛紛對海牙仲裁庭的決議做出評論。德國《日報》評論南海仲裁結果,這是「給北京的一記耳光」;奧地利《新聞報》的評論則直陳:「如此中國不會被視為能領導全球的大國」;《法蘭克福匯報》以「北京挨了一記重擊」;德國《商報》則認為,這對北京來說,是「雙重失敗」。
德國之聲13日彙整德國各大報對於南海仲裁結果的評論。德國《日報》評論認為,此結果無疑是「給北京的一記耳光」,以此為題。評論指出,中國如今也成為傲慢的大國,只在對自己有利時,才承認國際法。評論者認為,仲裁法庭是有具有管轄權,在國際法層面有所爭議。但是,中國以強國形象和弱小的菲律賓進行權力的角力,並非明智的作法,即便勝利,也將付出巨大代價。小國菲律賓贏得一分,而巨人中國則挨了一記耳光。評論者認為,南海仲裁背後是中美角力,中國的目的是將美國的軍事力量排拒於南海之外,但是,中國無視周邊國家利益,導致鄰國投靠華盛頓。美國在南海無所顧忌、至今未批准聯合國海洋法公約,卻儼然海上自由以及國際法捍衛者,此情況正意味著中國在南海地區的失敗。
奧地利《新聞報》評論指出,「這樣的中國,不會被視為領導全球的大國」,認為北京以不承認裁決的強硬作風,抗拒執行裁決結果,而中國面對裁決的反應,正顯示了中國的趨向,究竟是能領導全球的大國,或是以單邊手段對付鄰國的霸權。此評論強調,中國如果堅守強者權益不退讓,會讓自己四面環敵,更導致美國以保護者的身分,介入亞洲權力競技場。
《法蘭克福匯報》以「北京挨了一記重擊」為題,評論道:這次判決結果讓菲律賓大勝,對中國是一記重擊。仲裁結果表明,即便是大國或軍事強國也不能凌駕於國際法之上。中國是聯合國海洋法公約的簽署國,此項仲裁對中國具有效力。但最困難的是,仲裁庭並無任何手段能夠落實這項裁決。中國也可能採取激化爭端的方式回應,例如再度擴建島礁、設立南海防空識別區等。
德國《商報》對此評論,雖然中國希望東南亞鄰國能夠視其為開放的經濟大國,實際以一帶一路、亞投行等專案,投資周邊地區。但是,中國面對領土爭議的強硬作風,讓前述努力付之一炬。裁決出爐後,北京方面的反應完全體現這一點。對於北京來說,這樁仲裁案是雙重失敗。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