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2/2016

蔡英文的歷史機遇

王景弘

台灣民主進展坎坷,過去八年馬英九復辟黨國統治,台灣主體與民主正常發展受挫;經太陽花學運之後,選民在兩次選舉中嚴懲國民黨,「法統」、買辦之徒全面潰敗,政治版圖劇變。

八年前,善良的台灣人民誤信馬英九「燒成灰」之類的騙術,選他為總統,以他的背景,理應珍惜人民的信賴,把台灣帶向和諧、正常發展之路,但他無能、自私和外來權貴的意識形態,與人民脫節,弄垮經濟,喪折主權,也壓垮國民黨。

站在新轉折點 把台灣帶回正常發展道路

現在蔡英文站在歷史的新轉折點,需要更堅決的毅力和更高的智慧,因應和克服內外困難,把台灣帶回正常發展的道路,重建繁榮、公義、和平、和諧的民主社會。

蔡英文掌握的歷史機遇,對內而言,是意識形態與地域觀念最尖銳的世代已經退場。新世代對台灣的國家認同有高度共識,他們追求的是消除特權,創造公平競爭的機會。對外而言,因為台灣民主機制成熟,蔡英文「維持現狀」的立場,獲多數民主國家的肯定。

認同為取向 組成「國宴菜單」特色新政府

這樣的歷史機遇,使蔡英文能夠以認同、能力與經驗取向,籌組一個有「國宴菜單」特色的新政府,落實她所宣示的原則:新政府「不會整碗端去」。

台灣特殊的政治生態,「整碗端去」有兩個層次的含意:其一是政黨贏家統吃,其二是族群獨霸。在兩蔣威權統治時代,中央政府是一黨統吃,「外省籍」獨霸;地方政治是「以台制台」,替國民黨抬轎的台灣人稱霸。

李登輝執政的本土政權,國民黨仍統吃,但族群勢力有所調整,台灣籍大量進入中央層級;陳水扁執政時代,民進黨籍和台灣籍在政府居多數,但也不是整碗端去。

因為台灣體制的政治任命只到次長及少數機要,而官僚體系長期受列寧政黨控制,國民黨員盤根錯節,民進黨要找到有經驗者整碗端走,不無困難。但蔡英文不整碗端走,展現的氣度與眼光,與馬英九患權力飢渴,整碗端走,成強烈對比。

小英團隊叫「台灣隊」:副總統不是民進黨,閣揆是「外省籍」、也不是民進黨;其他部會首長、副首長,有李、扁、馬政府官員、有民進黨、無黨籍或國民黨;幾乎都是台灣出生,對台灣認同深、地域觀念淡的世代。他們的共同特色是有公職經驗、有專業能力和認同台灣。

這樣組合沒有受到太多批評,代表台灣新世代、新政治的開始,人民望治心切,不能接受把人民分等級,外來權貴集團壟斷權力,整碗吞下去的黨國體制。

民主聖火已傳新世代 中應改變對台思維

台灣民主的聖火已經傳到新的世代,遠離中國內戰及流亡的歷史,中國也應適時改變對台灣的思維。毛澤東與周恩來都知道,台灣主權在戰後並未交給中國,但處心積慮想把台灣「統一」。在美中建交後,中國以和談誘降,但蔣經國以「三不」堅拒,更決心開始民主化,讓人民對自己的命運有發言權。

蔣經國去世後,中國寄望像馬英九這類流亡的國民黨高幹第二代「台灣同胞」,幫助北京完成「統一大業」。馬英九違背民意,擁抱中國的併吞策略,以致國民黨全面潰敗。

北京所寄望的「同胞」已老去,馬英九是國民黨的最後貴族。國民黨失去中央及大部分地方執政,已經無法再玩利用台灣人替權貴與中國買辦抬轎的遊戲,外省族群的勢力甚至放棄人事平衡,把黨主席、副主席和秘書長,幾乎全盤端走。

在新政局下,蔡英文的「維持現狀」,繼續交流,北京無所得,也無所失。當年中共革命也以人民、民主為念,現在自命崛起,要承擔大國維護和平與穩定的國際責任,理應尊重台灣人民自由選擇的現狀,不應粗暴干預和威脅。

對國際社會而言,維持現狀已經是台灣受委屈的底線。二戰盟國與日本簽字舊金山和約,確定戰後亞洲秩序,而未決定台灣地位,希望台灣前途留待台灣住民以民主程序解決;六十五年過去,台灣住民選擇自成民主國家,正符合當年和約簽字國的意向。

台灣對外不懷敵意,只堅持自己民主體制及平等參加國際社會,尋求共存共榮;它脫離外來威權統治的悲情不遠,現在只求維持獨立自主的現狀,值得國際社會歡迎與支持。

(作者王景弘,資深新聞工作者)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