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5/2016

國家新視野

中華民國在台灣歷經不同的階段,一九四五至一九四九的中國性之後,只能說是殘餘中國。一九七一年前,它在聯合國還有席位,勉強維持了殘餘中國的國家條件。以戒嚴體制鎮壓台灣的中國國民黨,挾持殘餘中國的國家名號,無視於一九六四年的台灣人民自救運動,以暴鎮對付美麗島遊行,引發事件,但無法阻擋一九八○年代後蓄積逆發的台灣民主力量。李登輝經由人民直選再任總統,劃出了與中華人民共和國差異的國家新路。

即使國號仍無法去除「中華民國」,但在台灣這個經由民選產生總統的國家,在世界普遍被視為台灣,被叫做台灣。而現實的桎梏是國共形成的中華台北,「九二共識」這種他表、你不能表的中國牢結,橫越在台灣的國家重建之路,凸顯的只是中國國民黨的降附心態,及中國共產黨意欲取中華民國、終結國共鬥爭史的目標。

台灣經由總統直選經歷了三次政黨輪替,在民主政治的原理上,已脫離從前由中國國民黨宰制的黨國性。而且,國共已從蔣毛世代的鬥爭,走向非鬥爭世代、各自不相隸屬的新世代權力格局。中國仍由中國共產黨統治,但台灣,中國國民黨只是眾多政黨之一,台灣並非中國國民黨所有,只是接受其流亡寄存的地方。

中國國民黨要嘛就選擇在地轉化新生,跟隨已選擇認同台灣的一九四九年移入者,參與台灣的國家重建;要嘛,可爭取帶著認同中國的黨人們回歸,讓國共在中國競逐取代國共鬥爭,為新中國謀。國共內戰的殘餘歷史,應該從殘餘中國流亡在台灣的結束而結束,中國的新歷史才能真正展開,台灣也才真正有新歷史。

解決台、中問題,就從解決國民黨中國和共產黨中國的糾葛問題著手。台灣是生活在台灣、認同台灣的台灣人的國家。台灣已經歷多層民主化的歷史,舊歷史的包袱要拋棄,才能開啟歷史。這要有新的視野,新的台灣視野,新的中國視野,新的世界視野。

(作者李敏勇,詩人)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