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6/2014

中國陷入全面供給過剩時代?

日本經濟新聞



珠江三角洲製造業雲集、有「世界工廠」之稱。廣州最近又提出了再次新建一座機場的構想。為拉動地區經濟發展,陸續建設需求存在不確定性的機場的狀況與日本十分相似,這也體現出中國經濟的供給過剩體制。

一天下午,廣東省佛山機場附近的機票代售點的女售票員笑著説:「今天的機票?想賣也沒有啊!」。目前從佛山機場出發的客機,只有上午飛北京的一班,除此之外全是軍用飛機。機票只有明天以後的了。據介紹,以前還有飛無錫的航班,但現在都取消了。

原因並不是佛山機場距離廣州市中心30多分鐘的車程,地理位置不便,而是在廣州市有南方地區最大的白雲機場。以廣州市為中心的珠江三角洲地區,深圳、珠海和惠州3座城市均有機場。與廣東省臨近的香港和澳門也各有機場,在方圓僅150公里的地方就密集著7座機場。

其中,佛山機場和取消定期航班的惠州機場的利用率極低。儘管如此,深圳機場在去年7月仍然實施了建設第2條跑道等的擴建項目。

廣州市市長陳建華7月30日在該市的人民代表大會會議上宣佈將啟動白雲機場第3條跑道和2號航站樓的擴建工程。同時還表示將討論在廣州南部建設第2座機場。對此,專家和航空相關人士擔心機場供給過剩,要求有效利用現有機場,新機場只限商務機使用等聲音不絕於耳。

一名日本航空業人士對廣州新機場建設感到非常無奈,感嘆「除此之外,就沒有別的促進經濟發展的辦法了嗎?」機場等大規模公共設施建設項目能起到暫時促進地區經濟發展的效果,成為地方政府官員升遷的政績。不過,如果利用度低下的機場不斷增多,負擔最終會轉嫁到航空公司、乘客和當地居民身上,以使用費和賦稅的形式承擔。

機場過剩趨勢不僅限於珠江三角洲。據中國民航局數據顯示,在全國180個機場中,去年有135個機場出現虧損。而在這樣的背景下,在截至2015年的第12個五年計劃期間內,預計全國將建設72個新機場。民航局局長李家祥認為,機場建設不僅要考慮盈利問題,還應該從整體上考慮對當地經濟和社會發展的推動作用。

中國的供應過剩問題正在擴大到包括鋼鐵等原材料産業到光伏電池等新興産業在內的所有領域。各地政府為增加建設投資和稅收,擴大就業,通過補貼等方式對新建工廠提供扶持。結果導致了設備過剩,企業開始遭遇盈利惡化局面。

在2010年之前,中國國內市場持續急劇增長的汽車産業也正在陷入這樣的陷阱。各汽車公司提出的2015年産能約為4000萬輛。而去年包括出口在內的銷量為1850萬輛,同比只增長2.5%。相對於各公司提出的供給目標,需求根本無法跟上。

廣州市由於受道路擁擠和大氣污染日趨嚴峻的影響,7月開始通過限購來抑制乘用車增加。「這是艱苦的選擇」,2天前剛表示建新機場的陳建華市長在接受當地媒體採訪時這樣表示。廣州是中國國內限購汽車的第4個城市。這一舉措今後可能擴大到交通擁堵嚴重的其他城市,在深圳市等周邊地區,已經出現了緊急購買汽車的消費者。

日系廠商等認為中國與俄羅斯等其他新興經濟體相比,汽車普及率仍然偏低,對中國市場持續擴大寄予了厚望。但卻面臨著城市地區交通擁堵和停車場短缺等客觀制約。

一直持續實現高增長的中國經濟似乎看到了「天花板」。今年秋季換屆的中國新領導層也將「繼承」這些難題,轉變局限性明顯的經濟增長模式,探索能保持增長的新道路。

(桑原 健)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