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19/2015

中國的宏觀經濟統計不可信嗎

據説世界上第一個提出質疑中國宏觀經濟統計可信性的學者是美國匹茨堡大學的湯瑪士·羅斯基教授,此公悍然挑戰我國宏觀經濟可信性的依據是其計算中國政府公佈的能源消費和電力消費與GDP的彈性值。通常能源和電力消費與GDP增長應該呈現明顯的相關關係,彈性值不會有太大波動,但觀察中國的相關彈性指數發現有明顯的人為篡改的痕跡。於是乎一石激起千層浪,學界就中國的宏觀經濟統計的可信度大打折扣。

無獨有偶李克強總理在履職之前就明確表示宏觀經濟統計可信度低,不知就任近3年來李總理對其麾下的統計局和統計體系的改革是否滿意?海外一些不懷好意的人以「克強指數」來説事。所謂克強指數是海外媒體擅自命名的李總理髮明的一個指數,其包括鐵路貨物運輸、電力消費和銀行貸款餘額的增加。其實這個指數完全無法取代GDP,首先這三個成份數據無法計算成實際值,第二無論是生産資料還是消費資料,這三個成份數據都過於片面,我無法得知當時為什麼選定這三個成份數據,不敢妄加評論。

總之,中國的宏觀經濟統計應該是問題多多。不久前日本經濟研究中心發佈了他們根據克強指數推算出的眼下的GDP增長值應該是5%。恕我直言克強指數本身就缺乏合理性,據此算出來的GDP增長值有多少説服力我不敢認同。美國的研究小組也發佈了不少他們對中國經濟統計的看法,更多的是質疑。因為沒有人能夠得到第一手的原始數據,所以只能是以邏輯推測。

中國雖然是一個高度集權的國家,但沒有統計上來的經濟活動應該不小于意大利。比如很多小孩學鋼琴,家長支付給老師的學費,統計局是無法統計上來的。中國有太多的經濟活動是在桌面下完成的,這是中國社會的潛規則造成的。我們不妨大膽估計一下,如果因為統計體系的不完善,GDP增長率被高估2-3個百分點,但未觀測到的經濟活動如果佔GDP的20%,那中國的實際經濟實力要遠遠大於統計數據所顯示的水平。

儘管如此,做這個研究仍然有點隔靴搔癢的感覺,因為我無法觀察到宏觀經濟的原始數據,只能以經濟學邏輯來推理,衷心希望中國的經濟統計能夠更加嚴密。畢竟客觀可信的宏觀經濟統計才是正確有效地制定經濟政策的基礎。

本文僅代表筆者個人觀點

柯 隆 簡歷
富士通綜合研究所主席研究員,靜岡縣立大學特聘教授。出生於中國南京。86年畢業于南京金陵科學技術學院日本專業,88年旅日後進入愛知大學法經學部學習,92年畢業後進入名古屋大學大學院經濟學研究科深造,94年碩士課程(經濟學)畢業。98年10月、富士通綜研經濟研究所主任研究員。2005年6月、同總研經濟研究所上席主任研究員。06年起擔任首席研究員。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