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24/2015

高教投資很重要,但大學本身必須重新組構

謝豐舟/台灣大學名譽教授 

大學必須把原有僵化的組織重新組合,形成具有可塑性的研究團隊,依需求及成果定期調整,打破目前各研究所五員一工,導致眾多規模小小的研究單位,假系所自主之名關起門來,近親繁殖,終究殘廢失能。大學若做不到自己求變求新,五年一毛錢都不要給!

更重要的是,不要只肯把錢放在死板的研究計畫。台灣的大學依照規定,絕大部份的經費,都只能是用在儀器,試劑,文具⋯⋯等硬體,也就是所謂的的hard money。

大家都不否認,學術研究最重人的交流、科際交流、校際交流,也就是human networking。例如進修,訪問,研討會,retreat 都非常重要。不過,為了防弊,這方面的經費,也就是所謂soft money,幾乎都無法編列。導致台灣的學術單位益形孤立,人人開關自守。因為要從自己的腰包,掏錢出來,做這些培養軟實力的工作,太太恐怕要離家出走。

其實,一個稍大型旳研究計畫動輙二、三百萬,但成果可能只是某教授的一篇論文。這些錢假若由一個研究中心做有效的運用,可以促成非常多,有效的國內外交流互動,以及跨領域合作。產生的研究成果可能是每年一篇Nature、Science 或是Cell,外加許多學術演講,贊助好幾個國際研討會。

可是在國科會經費風波、MG149之後,大家是少做少錯,自保為妙。在這樣的氣氛下,加上僵化的組織,我想五年五百億這種錢花了也是白花,不如再發一次消費券,皆大歡喜。

從前國衛院有一個最受學界好評的服務,就是補助和協辦各學科的retreat。2000年,在國衛院協助下,我和鍾正明院士,邀請了七位當時國際發育生物學界的大咖在楊梅渴望山莊舉辦了三天的閉門發育生物學研討會。邀請國內六十位這方面的研究人員和研究生,在楊梅閉關。從早上互動到晚上,為台灣的發育生物學和再生醫學奠下發展的契機。對今日台灣幹細胞和再生醫學研究的蓬勃發展,有一定的貢獻。

參與這個retreat的成員,今天許多都已成為學界A咖,不少人對那次retreat者爬津津樂道。可惜,國衛院目前自身難保,對retreat的補助,早已取消多年。目前,有能力舉辦像樣retreat的學術機搆,只剩中研院,其他人都只有望梅止渴的份。

在台灣,要購買上千萬的儀器,還有可能;但花個幾十萬,辦個retreat,遠離塵囂,閉門做腦力激盪、人際互動,這種國外學界視為當然而必要的學術活動,卻不可得,哀哉!如果這種重硬不重軟,而且把學者當賊防的心態不改,五年五兆的錢也改變不了現狀!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