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宜凡
你幾歲想退休?滿意退休後的生活嗎?《遠見》進行國人退休生活大調查,讓你更了解民眾在退休後的休閒、旅遊、居住、財務等狀況。
為了解台灣退休民眾的生活狀況,以及銀髮族對於自身福利及社會觀感的認知態度。遠見民調進行「退休生活大調查」,蒐集超過800名年紀50歲以上、過去有正職工作、目前已處於退休狀態者的意見。調查發現,過半退休族雖表示滿意退休生活,但對於老後生活的真實成本、養老機構與居家照護員的使用、退休後參與社會等,似乎仍欠缺足夠認知。
1〉退休年齡
女性退休年齡 比男性早3年
首先分析背景資料,本次受訪者以60~69歲的長者居多,達47.9%,其次是70歲以上32.2%,最後是50~59歲(20.0%)。受訪者以退休10年內的最多,比重約2/3,其次是11~20年的25.1%,整體平均退休年數為8.6年。
根據受訪者目前年齡,推估下來,整體平均退休年齡為57.5歲,比時下法定退休年齡(65歲)提早超過7.5年。再以性別交叉分析,男性退休年齡稍晚於女性,平均退休年齡為58.8歲,女性(55.9歲)約提早3年離開職場。
若從退休前從事的職業別來看,軍公教平均退休超過10年,是退休時間最長的族群。檢視平均退休年齡,服務業(56.73歲)最早退休,從事醫療、農林漁牧、自由業等(62.83歲),則是工作最久的一群。
2〉退休品質
退休生活 軍公教滿意度逾七成
問到對退休生活滿不滿意?回答很滿意(22.9%)與有點滿意(28.8%)合計過半(51.7%)。弔詭的是,表示不知道或未回答的人,比率將近1/4,跟回答不滿意與很不滿意的加總(24.3%)非常接近。而且,退休生活的滿意度,竟隨年齡與退休年數的增加,而逐步遞減。
例如,退休10年內有53.6%感到滿意,到了退休21年以上,卻驟降至1/3。而50~59歲還有63.1%滿意度,到了70歲以上,只剩四成出頭。解析職業背景,軍公教滿意者高達3/4(75%),不僅遠高於其他行業別,更是傳產製造業(36.1%)的兩倍以上。
台灣大學社會學系教授薛承泰直說,軍公教退休條件最優渥的世代,「就是目前70歲左右、退休10~15年這批,」一度擁有破100%的所得替代率,會有高滿意度不意外。值得注意的是,近年公家單位陸續改革退休制度,反倒是一般勞工的退休福利備受重視,往後兩者的滿意度應會出現此消彼長的狀況。
而當問道:覺得社會大眾對老年人是否尊重?結果兩極化。表示尊重(39.4%)與不尊重(39.8%)的比率非常接近。從受訪者背景條件分析,有兼職(46.8%)的人跟軍公教(47.8%),是覺得最受尊重的兩批人。
3〉退休休閒
男性愛運動 女性選擇較多元
退休族平常最主要的休閒活動是什麼?在可複選五項下,比重最高的是「運動」(63%),其次包括「看電視、聽廣播、看報紙」(18.8%)「聯誼/交際」(12.8%)跟「園藝/種菜」(10.1%),也有超過一成普及率。
有趣的是,原本以為會名列前茅的「帶小孩或孫子」,被選率只有9.1%。透露新一代的退休者不再像上一輩那麼願意帶孫子。從性別觀察,可發現男女退休族的喜好有明顯差異。男性除了在運動、聯誼、園藝等項目稍微領先女性,其餘像唱歌、志工、學習、購物、宗教活動等方面,女性活躍度都是男性的兩倍以上。
不難發現,男性退休族的生活圈較不易擴張,容易形成「宅老」現象。薛承泰舉例,「你去東區或信義區看,一定常發現結伴逛街的中高齡女性,卻很少看見中高齡男性。」事實上,台灣女性平均壽命本就高於男性,往後如何搶攻女性銀髮族的荷包,值得企業研究。
至於退休族的典範人物是誰?由於本題不設選項提示,結果超過九成皆表示不知道或未回答,能說出明確人選的受訪者不到一成。出現最多的答案,是從演藝圈投身公益領域的孫越(2.6%),前副總統李元簇及前總統李登輝兩位政壇人物緊追在後,其次為商界背景的嚴長壽與施振榮。這也反映出,許多過了退休年齡的名人,目前仍「退而不休」,且媒體對成功退休的高齡者,缺乏相關報導及觀念推廣,導致社會缺乏普遍認同的退休典範人物。
4〉退休旅遊
每年玩三次 早退族最活躍
很多人都把「環遊世界」列為退休後第一志願,當詢問「平均每年出外(有過夜)旅遊幾次?」卻有超過四成的人表示「沒有」。以六成有旅遊經驗者來說,平均每年旅遊次數3.17次,大概約每115天外出旅遊一次。
觀察旅遊次數,50~59歲這批最年輕的退休族,不但整體平均值有3.87次,每年旅遊多達5~8次的更有21.9%,推論應與身體健康良好、便於出遠門有關。而不少人好奇,退休族到底會不會運用現代資通訊產品或網路服務?本次調查發現,仍有40.9%表示從未使用過任何一種。近半表示用過「電腦」,「智慧型手機」普及度也超過1/3,時下流行的平板電腦、通訊軟體、臉書社群等,也有將近1/4曾使用過。
整體看來,年紀愈輕以及還有兼職工作的退休者,資訊運用程度愈高。如50~59歲的退休族,超過七成用過電腦,過半用過智慧型手機,用過網路購物(36.9%)的比率,更是整體(17.1%)的兩倍之多。
5〉退休居住
愈老愈獨居 過半不熟養老機構
問到居住狀態,近七成(69%)有跟其他人同住(包含子女、親戚、朋友、外傭等),21.8%只跟配偶住,獨居占比不到一成(8.9%)。
儘管獨居數量不多,但從年齡分析,獨居比率不但隨年齡提高,且56.3%的獨居長者都超過70歲。再從退休年數觀察,退休10年內的獨居比率僅6.4%,但退休21年以上飆高到17.9%,幾乎成長三倍。
更令人擔心的是,獨居者中沒有兼職的比率多達93%,缺乏繼續工作謀生的能力,只能吃老本。一旦乏人照顧或無法自理,入住養老機構即是不得不的選擇。但詢問受訪者住養老機構願意負擔的最高金額,竟有53.7%的人,表示不知道或拒絕回答。
其餘有意願者,每月願負擔金額以1~2萬元較高(16.6%),其次為2~3萬元(14.7%)。整體估算下來,退休族入住養老機構的每月預算不到2萬元。
遠見民調中心研究總監任希詩認為,此結果表示民眾對養老機構的認知普遍不足,也可能受傳統價值觀影響,很多老人家避談這類話題。
薛承泰也指出,入住養老機構的意願這麼低,跟台灣超高的住宅擁有率脫不了關係,一般長者多半希望能在自宅安老。然而,近來長照議題發燒,詢問需要別人照顧時(如生病或行動不便)主要照顧者是誰?子女/晚輩(35%)跟配偶(31.3%)的比率都超過三成,是現階段最主要的看護人力來源,其次為「自己照顧自己」(13%)。
至於「居家照護員」這選項,只有5.2%的普及率。當前全台約270萬名老人裡,約有50萬名失能者需要照顧,其中約20萬人由社福外勞照料,換算下來,全國普及率只有7%左右,跟本次調查結果相去不遠。
6〉退休財務
最仰賴職退金 二次就業意願低
當詢問最主要的三項生活費來源是什麼?45.1%的退休族表示以「職業退休金」(含勞保、勞退金)為主,其次為「自己儲蓄」(37.5%)跟「子女」(26.3%),「政府老人年金」(含國民年金)也超過兩成。
上述來源多仰賴外界支持,可持續增加的收入項目如「自己投資的收入」跟「兼職」,兩者合計還不到兩成。而且,年紀愈大的退休者,愈仰賴子女跟老人年金,像70歲以上的退休族,最主要的生活費來源就變成了老人年金,退休21年以上也有破四成依靠老人年金。這種「愈老、愈吃老本」的情況,勢必加重政府的社福負擔。
可是,本次調查的退休族裡頭,有兼職的比率僅13.8%,其中七成以上是男性。從退休年數來看,77.5%都是退休10年內的人,表示脫離職場愈久,愈不容易找回工作動力。再看退休前的職業,肯繼續工作的兼職者,超過四成以往從事服務業,30.6%來自傳產製造業。表示這兩種產業的中高齡員工,重回職場的成功率較高。
不過,詢問是否贊成過了65歲(法定退休年齡)繼續工作?贊成(40.5%)與不贊成(44.6%)的比率幾乎均等。且最不贊成的族群,出現在軍公教(55.4%)跟50~59歲(51.3%)的早退族。
當先進國家紛紛延後退休年齡、鼓勵中高齡人士重回職場,以增加國家可用的人力資源時,台灣的認知似乎還未跟上時代潮流,鼓勵機制與媒合平台也還在萌芽階段,相關單位必須加緊腳步。
7〉退休風險
最怕通膨 盼政府多給醫療服務
詢問受訪者覺得影響退休後生活費的三個因素為何?前三名依序為:通貨膨脹(36.3%)、醫療支出(24.9%)、國家財政破產(20.6%)。這般結果跟坊間的退休調查有些出入。一般來說,退休族預期的財務風險,多半來自醫療支出與國家財政這兩塊,且台灣的通貨膨脹不算太嚴重,卻在這次調查竄上榜首!
薛承泰認為,這可能與近年媒體時常報導物價高漲有關。諸如柴米油鹽等民生物資,只要多個幾塊錢,都會挑動退休族的敏感神經,深怕被通膨吃掉老本。用年齡交叉分析,最年輕的50~59歲退休族,對各項風險因素的擔心程度顯著提高,透露過早離開職場、失去穩定創造收入的能力後,「早退族」對未來的不確定感其實很高。
對於政府提供的養老保障與社會福利滿意嗎?以不滿意者居多,回答「有點不滿意」跟「很不滿意」兩者合計近四成(39.2%),表示滿意(很滿意+有點滿意)的有27.3%。不過,這一題拒答或表示不知道的人,也超過了1/3(33.5%),甚至比回答滿意的人還多。任希詩解釋,這表示政府目前提供的養老政策,尚未滿足許多退休民眾的實際需求,才會造成他們對政策無感、或難以評價的狀況。
順著上一題追問:希望政府多提供哪些服務?最多人覺得是「醫療保健」(45.1%),其他依序為:財務支援(27.6%)、長期照顧保險(22.1%)、日常照顧(15.2%)等。
從背景分析,愈資淺的退休者,對近來發燒的長照險議題愈關心。如對50~59歲退休者來說,長照險(30.6%)便竄升期待政府提供服務的第二位,僅次於醫療保健,還有逾兩成希望提供「老人住宅」。
最後問退休後的生活費夠不夠?12.3%表示「夠,很充裕」,45%認為「夠,差不多剛好」,兩者合計近六成,「非常不夠」的只有13.3%。交叉分析發現,退休前職業為軍公教者,認為生活費足夠的超過七成,有兼職的人也有2/3認為足夠,是兩種財務狀況最好的退休族。
事實上,不少國外研究都證實,繼續投入職場、參與社會,對老後健康具正面效益。本次調查即發現,有兼職的退休者(58.6%),對退休生活的滿意度高於完全離開職場的人(50.7%)。可見是否財務足夠與繼續社會參與,是決定退休快樂與否的二大關鍵。
薛承泰提醒,目前這代的老人還有子女能依靠,可列入老後生活的依靠選項。但在少子化、不婚不生的風潮吹襲下,「未來老人」們擁有的子女數勢必大幅減少。「到時政府的負擔與角色,只會愈來愈吃重。」往後膝下無子的老人誰來養?國家財政如何能不崩潰?傳統孝道文化還能維繫嗎?這些問題都得及早因應。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