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春男
巴黎是美麗的城巿,美得不太真實,好像是為觀光客而建的,一到假日,巴黎市民都逃難去了,把這個城巿讓給外來者。其實,在一切光彩的背後,法國有太多問題,巴黎人過得並不開心。
法國穆斯林遭排擠
法國人有理由為他們的社會模式自豪,優良的醫療保險、鐵路系統和養老制度,讓美國人欣羨不已。60歲前就可退休,每年有兩個禮拜假期,每周工作35小時,員工有法令保障,不能說裁就裁。但是,這種制度早已成為難以承受的負擔。
經濟上,失業率幾乎是德國的兩倍,經濟增長接近零,投資創新低。政治上,兩位前總統均因腐敗而被起訴,現任總統因無能和不斷的緋聞,支持率跌落谷底,改革方案均半途而廢。以反移民為號召的國民陣線,聲勢大漲,甚至超過執政的社會黨。
法國有5、6百萬穆斯林,僅次於天主教,為歐洲最多。他們是60年代從北非、中東和亞洲前殖民地來的移民,現在已過了兩三代,可說是土生土長的法國人,但許多人難以融入主流社會,只能在底層討生活,失業率很高,前途一片灰暗,只能在宗教信仰中尋找認同。
法國人相信自由平等博愛,反對種族膚色宗教偏見,但卻變成第一個立法禁止戴面紗的國家,這是很諷刺的。其實,反穆斯林和歷史上反猶運動本質相似,起源於經濟因素,但在宗教上找藉口,兩者相互激盪,情況日趨惡化。
從18世紀以來,法國的漫畫家就以譏笑王室、主教、銀行家、警察、律師和法官為職志,這個傳統不絕如縷,在法國文化界餘緒猶存,但在現代生活壓力下,這種幽默已不具啟蒙性,諷刺也不再那麼有趣了。
積怨已久恐攻洩憤
《查理周報》喜歡拿上帝和先知開玩笑,最常出現的題材是耶穌,他們對基督教的醜化倍甚於伊斯蘭,但是耶穌被嘲笑慣了,不以為意,而憤怒的穆斯林,和極端的伊斯蘭結合起來,就會變成恐怖行動。
言論自由要全力捍衛,但是,有關宗教和種族的玩笑,還是不能隨便開的。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