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家睿
長久以來台灣社會存在著許多結構性共謀,這種共謀意味著個人的策略性行動,在社會結構中獲得利益,而這些利益的取得有許多部分是不符合正義原則的,有些甚至違反法律。這些不當的利益與共謀行為,就像廚房的油污一樣,長期被視而不見,得過且過。
在台灣的政治生態圈中,也存在許多藏污納垢,行政怠惰,上下交相賊的現象,最近的火熱話題「違建」即為一例。最近一波違建限拆的話題,與之前的選擇性執行不同,其不是一種公共行政的履行問題,而是政治上宣告違建為不當行為的準道德議題。
當諸如違建此種沈痾,從長期被忽視,共謀利益的狀態,轉變為一件不道德不正當的社會問題時,社會改革的契機就出現了。一旦社會對政治或社會問題產生共識,堅固的共謀關係就有可能被打破。事實上,有屋主即因為受不了輿論壓力而自拆違建。
台灣社會的改革,不能只靠制度或法律的約制性規範,而同時要從政治上的是非選擇開始,構成規範的過程,不能只是靠重量級的政治人物來發聲。透過全民持續參與以及政治過程的透明化,社會問題才能被重新定義,進而重塑社會共識。唯有健全的公民社會之集體,才有宣告不當的資格,也才能監督執政者,使其勇於追求正義原則。
(台灣大學政治學研究所)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