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9/2015

要哀悼的不只是查理

李韶芬

1995年,巴黎火車(RER)遭遇阿爾及利亞伊斯蘭武裝組織恐怖攻擊,火車駕駛在疏散乘客後淡淡的說:「阿爾及利亞裔也只不過是一些像我們一樣的人罷了。」提醒大家不要把罪算在阿爾及利亞社區的頭上。法國社會學家布赫迪厄(Pierre Bourdieu)認為這段話非比尋常,猶如法國思想家Pascal所說的「健康的人民真理」,證明人民有能力抵抗大眾媒體和政客肆無忌憚加諸於人民的種族主義。

在20年後,2015年1月7日,法國專門諷刺時事的漫畫《查理周報》因數次刊登諷刺伊斯蘭教的漫畫,遭槍手槍擊導致12死數傷,此事引起法國舉國震驚,被視為恐怖主義,法國總統並宣布隔日為「國殤」日,向逝者們致敬。10萬人走上街頭,人們高舉「我是查理」,為他們的漫畫家、記者更為言論自由被謀殺而哀悼。
《查理周報》承繼法國獨特的誇張諷喻政治(caricature)的傳統,主張「沒有任何事是神聖的」,以幽默、諷刺的手法笑看天下事,同時批判挑戰權威慣習及其各種日常滲透,周報並堅持捍衛極端的反教權主義立場。這次的殺戮事件,被68學運的領導者Daniel Cohn-Bendit視為對68學運世代精神的謀害。然而,《查理周報》從2006年起一連串刊登對回教先知穆罕默德的嘲諷漫畫,其實有引發社會憂慮和批評,政界人士在重申捍衛言論自由的同時仍譴責其行為「不負責任」,為國內存在的種族對立困境雪上加霜。

移民後裔底層求生

「我是查理」,因為以暴力私刑處決異議者暴露了不正義,更是侵犯幾世紀以來以鮮血換來的言論自由權利。但,「我是查理」還包括了什麼?《查理周報》在2012年10月刊登嘲諷穆罕默德的專刊,創下三倍於平時的銷售業績,當時,世界各地的回教徒正抗議美國低成本影片《穆斯林的無知》(Innocence of Muslims)裡散布的「恐伊斯蘭情結」(Islamophobe)。2006年周報轉載丹麥《日德蘭郵報》諷刺穆罕默德的漫畫,更破銷售紀錄達40萬份。爭議無疑是最有賣點的,人民真的如Bourdieu所冀望,有能力抵抗大眾媒體的洗腦嗎?
因曾於法國留學,才得見識這一點也不浪漫甚至愁容滿面的國家。擁有法國國籍的移民後裔尋找工作,投履歷往往石沉大海,被迫在社會底層求生,人們以出身、種族、社會階級彼此辨識。我一位阿爾及利亞裔的好友去東歐擔任教育義工,一下機即被一群孩子圍指:「蓋達!蓋達!」(伊斯蘭恐怖組織名稱),讓她十分驚恐。她(他)們告訴我,再怎麼努力,擁有法國國籍並不會讓他們被當做法國人。當法國總統籲「民族的團結才是對抗恐怖主義最佳的武器」,當法國自詡共和國的精神是文化、創意、多元、民主之時,人民在日常生活當中看見不同的「真理」。
殺戮,毋須有形。意識形態與槍,同樣具有扼殺他者生存機會的能力,讓殺戮長存於我們的日常生活。整個法國、歐洲乃至整個世界,面對的是更赤裸的競爭,更殘酷不隱藏的剝削,更激烈的種族對立。在台灣,譬如歧視與恐同的意識形態、臣服新自由主義宰制的邏輯,將外勞視為次等人種奴役的政策,讓我們距離法國,其實好近!

應揚棄善惡二元論

20年前,Bourdieu呼籲,必須嚴謹分析狀況和制度,才能對抗偏見的便宜行事,揚棄「令人安心」的善惡二元論,特別是象徵眾人意見共同體的意識,因為,它「常常替人類社會帶來難以承受的嚴重後果」。20年後的今天,我們要哀悼的,當然不只是查理!

法國高等社會科學院社會系博士候選人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