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國會在9月19日通過新安保法,對美日同盟與亞太安全關係重大。新安保法的內容為何?對台灣又有甚麼樣的影響?
2015年4月日本與美國發表同盟防衛新指針後,隨即於5月14日內閣會議通過兩項配合新指針而修改的法律。分別簡稱為「和平安全法制整備相關法案」、「國際和平支援法」,兩法稱之為安倍「新安保法」,並於7月16日眾議院過關,9月19日參議院通過「新安保法」,對美日同盟與亞太安全關係重大,台灣應密切關注。
新安保法19日在日本參議院通過。(REUTERS)
新安保法的內容與影響
「新安保法制」第一個法案是「和平安全法制整備相關法案」,第二個法案是「國際和平支援法」。第二個法案是當有需要共同應對的國際和平事態發生時,日本該如何進行「支援」活動的相關法律。第一個法案,包含了《自衛隊法》、《武力攻擊事態法》、「聯合國維持和平活動協力相關法律」(包含聯合國維和行動法在內)、《周邊事態法》(更名為《重要影響事態法》)、《船舶檢查活動法》等共有九條的法律,並加上「國家安全保障會議設置法」,總共包括對十條法律的修正,影響範圍相當大。
1997年美日防衛指針修訂,把對應範圍從「專守日本」向「周邊事態」擴張,日本因此進行《周邊事態法》」建立,並修改《自衛隊法》、《船舶檢查法》、以及與美國簽署的「物品役務相互提供協定(ACSA)」等,並在2001年提出「反恐特別設置措施」與2003年伊拉克支援美軍活動後,進行兩階段「有事法制」建構。只要同盟防衛指針出現更新(如1997修改防衛指針)或是有新的情勢(如2001反恐戰爭),日本就需修新法以因應新指針,否則會無法跟上任務要求。這次作為也是一樣。
2015年新指針強調處理灰色地帶以完成美日同盟從平時到戰時的無縫接軌,並將美日同盟的涵蓋範圍從日本周邊擴大到全球,也強化日本的主動反應角色。(REUTERS)
2015年新指針強調處理灰色地帶以完成美日同盟從平時到戰時的無縫接軌,並將美日同盟的涵蓋範圍從日本周邊擴大到全球,也強化日本的主動反應角色,因此「新安保法制」讓日本的國際協力活動不再限於聯合國維和行動,也不再限於只支援美軍。即使自己未受攻擊,自衛隊也被授權可使用武力支援受攻擊的友國(軍),且日後對國際合作任務,日本無須個別訂新法才能實踐。當日本僑民在國外有難,自衛隊還可進行救援(過去日本只能撤僑,無法救僑)。這些都前所未有,大幅增加了日本回應彈性與美日同盟能力。
新安保法的國內爭議與通過機會
6月初,日本國會作證的憲法學者(包括自民黨邀請者)指出「新安保法制」違憲,反對黨認為這是「戰爭法制」。多數媒體民調顯示反對比贊成高,理由包括安倍未積極溝通導致大家不清楚這個法制,安倍利用國會席次優勢強行通過違憲法律等。雖然安倍民調支持度大幅下滑,但不代表多數民眾完全反對此一法案。
安倍為了讓法案快速通過,因此利用「60天原則」:在7月16日眾院通過後送進參議院,但如果參議院在60天內沒表決通過,就視同被參議院否決而退回眾議院,屆時安倍可利用自公聯盟於眾議院的三分之二多數通過此案,也就是趕在9月27日臨時會結束前讓「新安保法制」過關。
「新安保法制」通過,對美日同盟防衛新指針是利多,也會強化美國亞太「再平衡戰略」力道。但有人引安全兩難為由,認為日本「新安保法制」升高區域緊張。(REUTERS)
此外,跨太平洋夥伴協定(TPP)可能於8月初完成談判,代表9月國會新會期時會有年度預算以及TPP談判結果的審查,加上安倍的自由民主黨總裁任期將於9月3日結束,這些都是促使安倍加快通過「新安保法制」的原因。
中國對新安保法制十分緊張
「新安保法制」通過,對美日同盟防衛新指針是利多,也會強化美國亞太「再平衡戰略」力道,美、澳、菲等國表示歡迎。但有人引安全兩難(Security Dilemma)為由,認為日本「新安保法制」升高區域緊張,導致中韓疑慮。但南韓有美韓同盟擔保,不擔心影響國家安全,南韓主要是不滿日本在二戰歷史問題的態度。
中國才是真正擔心「新安保法制」對其區域態勢的影響。但中國在東海與南海的強勢作為是導致周邊國家歡迎日本「新安保法制」的主因,所謂日中競爭在安全兩難的邏輯下導致亞太或是台海緊張,與事實不符,此法符合台灣國家利益,應該要樂觀其成。
(原文刊載於新台灣國策智庫通訊8月號)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