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6/2015

知識與教養

李登輝在卸任總統十五年後,再出版《新‧台灣的主張》。先於日本出版日文版,再於台灣發行中文版,都引起關注。他對「學習日本精神」、「邁向台灣民主化的道路」、「邁向新台灣人的時代」以及「日本與台灣的國防論」,提出了許多見證的紀錄和思考的見解。相對於馬英九的經常「傻笑」、陳水扁的「直白」,反差大矣!

比起李登輝,他的繼任者:陳水扁和馬英九,分別屬於本土的民進黨和外來的中國國民黨。在文化深度都相形遜色,反映的正是日本時代教養教育和中國時代無教養或反教養教育的極大反差。只著重三民主義、四書五經的表面性愚民教育的戰後大部份知識人,相對於遍讀世界文學、哲學經典名著的戰前知識人,差多矣!

台灣在日治時期,與朝鮮(現南韓及北朝鮮)一樣在被殖民的情境中追尋近、現代化,但戰後的台灣在迷惘中成為「祖國」的俘虜,倒退進入前近代的文化性。二二八事件是一種文化衝突,日治時期養成的精英大多被消滅,同世代的連震東…等,就是踏在許多台灣亡魂之上,成為國民黨中國類殖民統治團隊、以權力的侍從助紂為虐的。這些侍從們的本質是什麼?看看連戰現在看中國共產黨比中國國民黨重,甚至搬出什麼民族論掩護政治的二心,就知道了。

陳水扁、馬英九,都是台大法律人。李登輝同時代,他和(農)經濟學者與法律學者劉慶瑞、政治學者彭明敏,也都在台大相互輝映。彭明敏因一九六四年發表〈台灣人民自救宣言〉,不得不多年流亡他國;對制新憲有想法的劉慶瑞,同年因病辭世。彭、劉兩人青年時代都發表許多文學譯作和論述。他們在大學前,在日制高等學校或中學時期都飽讀「岩波文庫」數百冊,奠定知識人的條件;也就是這種條件,讓戰後台灣的中國時代相對成為思想的真空和精神的稀薄。

中國國民黨在它挾持的政權以及國家都面臨崩解的時候,仍然思思念念想要修改中學生課綱,硬要教育出它的黨國之徒,而不是教育善美與真實的人。它的種種黨國的虛幻中國主張,暴露出這個一九四九年亡於中國共產黨、寄託在台灣這塊土地的統治權力構造粗暴與輕鄙性格。國民黨中國在台灣,從被歡迎到被厭惡,從未反省;自己顛覆自己,還連累台灣,無可救藥。新時代新世代的台灣人,要重視知識與教養的文化力。



(作者李敏勇,詩人)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