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經濟怎麼可能好轉?遠的不說了,光看這兩天財經政策的荒腔走板以及政府政策的遲緩僵硬,就知道他們把活馬當死馬醫,要硬生生醫死活馬。
官員欠缺知識能力
就拿即將修法廢除證所稅來說,即可看出經濟官員知識與能力的貧乏。在2012年生效的證所稅僅僅才3年,就又要在大選前廢除了。那麼請問3年前那些義正詞嚴要制訂證所稅的理由如今安在哉?當時不是把「租稅公平」、「劫富濟貧」高唱入雲嗎?不是把股市投資人貶成貪婪自私、只要發財不要繳稅的刁民嗎?怎麼現在又拿「證交稅已經包含了證所稅」的可笑理由要廢除證所稅了?3年前不知道證交稅已經包含證所稅了嗎?同一批股民突然又不貪婪自私了嗎?拐彎的關鍵是大選在即,要討好股民或政策買票,不惜損害政府的信用而亂改政策。
一直以來,我們都覺得奇怪,無論「世界經濟論壇」、世銀的「年度經商環境報告」,以及林林總總的國際經濟評比,台灣多在15名以內,理應投資旺盛、經濟繁榮、年均個人所得很高才對,怎麼剛好相反?馬總統經常以這些評比的名次沾沾自喜,可是馬總統看到事實與評比的矛盾呈現,不覺得奇怪嗎?他從不覺奇怪才讓我們覺得奇怪。
台灣的歐洲商會昨天發布對台灣的2016年建議書,提出台灣明年經濟發展的4項建議:國際化發展、健保制度的永續經營、培育與爭取人才、能源安全。這些問題是老問題了,歐商炒冷飯說明了一件事:台灣政府惡性循環與從未改善。為什麼?因為官員知識欠缺和能力不足。
需全球觀主導財經
當今經濟環境受全球化的影響,變得更複雜,過去關起門來搞10大建設、成立加工出口區的時代已一去不復返;現在政府內要有若干了解國際金融以及新興科技產業的人才,以全球的眼光主導財經政策,才能在如今激烈的金融(貨幣)戰爭中倖存或獲利。中國前幾年在這一塊吃了很大的虧,現在積極培養並爭取這類人才。南韓前總統李明博上任時稱南韓缺少全球金融人才,經濟和財政部長都可以開放給外國人才來擔任。這是何等氣魄。
我們兩黨都要正視我們全球財經人才不足的危機,如何培養及爭取這類國際人才已刻不容緩,開放某些部長職位,不失為具有啟發性的想法。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