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1/2015

大玩數字遊戲無法解決財政問題

行政院提出明年度中央政府總預算案,加計特別預算,歲出總額高達2兆123億元。行政院多次強調因應經濟情勢不佳明年將編制擴張性預算,主計總處更強調公共建設較去年成長,是民國91年以來新高,希望有助經濟成長。相對之下社會大眾不但普遍對政府預算無感,甚至在政府大玩數字遊戲企圖掩蓋財政問題真相之餘,民眾對政府財政管理普遍缺乏信心。更深層的財政問題在於當前政府靠著課稅與大量舉借債務取得巨額經濟資源,卻沒有能力解決經濟、社會與國民所面臨的危機。經濟成長衰退、貧富不均擴大、低薪、過勞、工時過長、青年失業、財政惡化、債務餘額創新高、年金與退休金入不敷出,出現倒閉危機….這些「悶經濟」依然持續圍繞,甚至有結構性惡化之頹勢。民眾相對剝奪感加深,台灣的未來比希臘更讓人感到憂慮。

105年度中央政府總預算歲入編列1兆8,446億元,較去年度預算數增加679億元;歲出編列1兆9,982億元,較去年度預算增加636億元。歲入與歲出之間差短數為1,536億元,較去年度減少43億元。連同債務還本730億元,明年度中央政府須靠融資調度來獲得的財源為2,266億元,全部要靠舉借債務才能彌平預算差短。

深入分析政府債務,截至 103 年度決算止,中央政府1年以上非自償債務未償餘額為5兆2,814億元,如加計104年度預算編列數與105年度預計發行及償還數,預估至105年度止,屆時總預算連同特別預算累計債務未償餘額將高達5兆6,142億元,占前三年度GDP平均數之35%,較104年度之35.6%,降低0.6個百分點。

讓人不禁質疑的是,為何中央政府總債務增加,但舉債占前三年度GDP平均數的比例卻由104年度的35.6%,降低為35%? 其中一個原因就在於預算編列時總是高估經濟成長率。八月以來主計總處已如往年下修經濟成長率,以符合實際經濟情勢,但事實上每年中央政府編列總預算時總是習慣以高估的經濟成長預測來編列明年度的歲入。而另一個舉債比重下降的原因是主計總處以修正定義的名義,來擴大GDP的計算標準,帳面上將公債法舉債上限的分母做大,讓公共債務比重隨之下降。

依照中央政府總預算估計,今年底中央政府累積債務未償餘額高達5兆5,458億元,占前3年度國內生產毛額平均數之38.0%,距離法定上限40.6%不遠,舉債空間有限,原本預期明年度的總預算籌編將出現困難。但在主計處改變GDP定義,將研發支出(R&D)由中間消費改列為固定投資之後,2013年名目GDP規模擴大了6,606億元。今年底中央政府債務餘額占前三年度平均名目GDP比率便由原先預估的38%下降至36.2%,拉大與法定債限40.6%的距離,使得舉債空間擴大。

苗栗縣財政陷入困境,連公務人員薪資發放都嚴重延宕,只能靠著向中央政府調借,以寅吃卯糧方式勉強籌措資金。其中一個財政惡化的原因即在於苗栗以虛列歲入的方式,達到帳面平衡,掩蓋財政問題真相。陷入主權債務危機,靠著紓困渡日的希臘,財政出問題也是因為作帳粉飾財政赤數據。我國中央政府以往總是以特別預算舉借或是自償性債務等名義來排除公共債務法的規範,讓債務數據較實際情況好看,但這個窗飾帳面、美化數據的作法與希臘、苗栗的手法幾乎如出一轍。除了掩耳盜鈴掩蓋財政收支嚴重失衡的問題之外,對於財政問題的解決一點幫助都沒有,應該適可而止。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