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1/2015

我是台灣人,別叫我閩南人

邱傑

我最近在桃園市閩南文化論壇、閩南文化節相關活動籌備會議、相關活動評審、以及行將在九月底出版的文化桃園秋季號季刊之審查會議中相繼提出一個概念:我是台灣人,請不要再稱呼我為閩南人。但由於提出呼籲的場合皆只小眾,影響有限,特此善用自由時報廣大的發行網傳播此一觀念。

所謂閩南文化,基本上指的是閩南人之文化,閩南種族多元,閩南人一般常泛指徙自中原並定居閩南之河洛語系族群。迄仍滯居閩南地區者可以稱為閩南人如無疑義,續行移徙至台灣且早已落地生根數百載者早應稱之為台灣人,稱其為河洛人或可勉為接受,稱為閩南人則顯已失當。此就如客家人無人再稱其為中原人或廣東人,美裔英人早已是美國人而非英國人。

或謂台灣族群眾多,河洛語系族群不應單獨佔用台灣人之名銜,事實上台灣是一個族群多元,文化豐富的國家,台灣人不是也不應單指某一族群,台灣人中講河洛話者為台灣河洛人,講客家話者為台灣客家人,講原住民話者稱為台灣原住民,滯台數世代之外省人、或合法新移入並經歸化程序中國人、外國人也應是山東裔台灣人、河南裔台灣人、美裔台灣人…,大家都是台灣人。釐清這個觀念以後,就明白在台灣舉行閩南文化活動是多麼奇怪之事了。

什麼是台灣話呢?如前所述,台灣話包括河洛語、客語、原住民語…等,還有台灣國語。台灣國語一詞一直以來被塑造成略帶嘲諷意味之語彙,事實上台灣國語不應是貶而是尊。台灣推行國語數十年頗有成效,用在台灣全國通用之目的早已達成。台灣國語雖源出北京話,數十年來卻早已隨時空環境改變,溶合了一些外來語,發展了一些時代新語法,如今早已和北京話不同而獨樹一格,並為生活在台灣的各語系族群樂用、通用,並為各族群相互溝通之最重要工具,譽之為台灣國語早已是共識。當今值得重視者反而是由於台灣國語推廣太為有力,各族群原有母語大量流失,才引發有識者恐慌而疾呼母語應予重視,應予傳承。

河洛語言因不斷變體而增生新的詞彙語彙,有些形成有文無字的現象。但畢竟只是極少數特例,絕大多數本來都是有典雅文字可書可讀的,只因傳承行動軟弱無方而大量流失。如今有人動輒聲稱台灣河洛語常見有文無字難以傳承,是一種懶惰與無知之言。

我是台灣人,所以請你叫我台灣人。稱我河洛人我尚可接受,稱我閩南人則有時空錯置之感。諸種稱呼中我最厭惡的是福佬人,福佬帶著一種蔑視與輕鄙之意甚明,如果有人認為我是過度連想,試問我可否以山東佬、廣東佬、客家佬、英國佬、泰國佬回稱?敬人者人恆敬之,今後請大家收起這兩個字吧,族群平權而相互尊重才是和睦共處之道。

(作者為退休記者,現為職業畫家)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