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南亞經濟的減速跡象正在加強。在8月29日之前悉數出爐的東南亞主要五國的4~6月實際國內生産總值(GDP)增長率同比僅增長4.2%,較上季度下滑0.2個百分點。受中國經濟減速影響,東南亞各國出口下滑,同時此前賴以依靠的內需也浮現出陰影。如果投資者撤走資金導致這些國家的貨幣進一步貶值,將對消費造成更為消極影響。由於面臨這些風險,東南亞區域內的增長正被迫調整軌道。
亞洲開發銀行(簡稱亞開行、ADB)以加權平均方式計算了東南亞主要五國(印度尼西亞、馬來西亞、菲律賓、新加坡、泰國)的經濟增長率。由於中國減速對出口産生影響,馬來西亞和泰國拉低了五國整體增速。亞開行認為「2015年上半年經濟減速超出預期,有可能需要調整4.6%的全年增長預期」。
菲律賓政府27日發佈的數據顯示,4~6月增長率同比增長5.6%。雖然較上個季度略微改善,但連續2個季度徘徊在5%左右,缺乏2014年之前的強勁勢頭。「達成7~8%的全年目標日趨困難」,在27日的記者會上,菲律賓國家經濟發展署署長阿森尼奧·巴李薩坎(Arsenio M. BALISACAN)表情嚴肅。
拉動菲律賓經濟的是佔該國GDP的70%的個人消費。4~6月增長率僅為6.2%。該國由來自海外居住者的每年超過3萬億日元的外匯匯款來支撐個人消費,但匯款金額增速放緩,這似乎産生了消極影響。
馬尼拉雅典耀大學的一位教授表示,「2015年增長率或降至6%,低於艾奎諾三世政權的平水平」,在該國已開始瀰漫悲觀情緒。
而在馬來西亞,已出現出口低迷給消費造成消極影響的惡性循環。該國4~6月出口減少3.7%。在中國需求低迷的背景下,作為主力産業的原油和棕櫚油行情出現下滑。大型石油企業馬來西亞石油公司(Petronas)利潤持續大幅下降,提出了減少設備投資的方針。石油化學相關企業已開始採取裁員行動,就業環境前景不容樂觀。顯示消費者心理的指數已暴跌至2008年世界經濟危機時的水平。
馬來西亞貨幣林吉特已貶值至1990年代後半期的亞洲金融危機以來的最低水平。由於貨幣貶值,進口物價出現上升,消費者物價指數(CPI)也開始逐漸上漲。「在意識到美國加息之後,資金流出將加速」(日生基礎研究所研究員齊藤誠),這種擔憂正愈演愈烈。
在貨幣貶值給經濟投下陰影方面,印度尼西亞也如出一轍。該國4~6月增長率連續2個季度低於5%。由於背負經常和財政收支的「雙重赤字」,貨幣印尼盾貶值至17年以來的最低水平。進口物價和利率上漲,消費者心理出現惡化。集中於首都圈的製造業也相繼出現減産和停産現象。
在泰國,不但出口低於上年水平,而且消費萎靡不振。泰國政府將2015年增長率預期從3~4%下調至2.7~3.2%。副總理頌吉·乍都斯披塔(Somkid Jatusripitak)分析稱,「由於農産品價格下跌,農戶和低收入階層的購買力正在下降」。
泰國中央銀行2015年實施了2次降息,但未能提振經濟。此外,首都曼谷發生的炸彈襲擊也給此前為數不多的表現強勁的行業——旅遊業潑了冷水。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