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31/2015

現在「綠色」已成時尚。我們唯一的機會是堅持綠色產品的「品牌價值」,建構綠色產業體系,已刻不容辭!

陳文卿

如果我們能建立綠色經濟的產業體系,來對抗中國紅色供應鏈,或許是台灣的一條生路。

有別於以功能需求為導向的「消費型經濟」,所謂「綠色經濟」指一種能兼顧改善人類福祉、照顧社會公平、避免自然資源耗竭及控制環境風險等四個面向的生產與消費型態。

以科技產業來說,整個產業鏈其實是高度耗費天然資源的,例如使用許多稀有金屬。更要命的是,這些稀有金屬礦產資源已逐漸枯竭。因此,產業界陸續建立逆向供應鏈,從消費者家中的這些三C舊品等「都市礦產」回收資源。

台灣七十年代曾是廢五金回收的王國,我們從拆船回收五金,到從電線電纜、家電、電腦等回收各種有價金屬。從早期粗獷的露天燃燒,到現在已經進步到無廢水、無廢氣污染排放的清潔製程,且回收率及回收純度皆已提高到九十九%以上。當中國大陸的經濟與生活模式還停留在大量生產、大量消費、大量廢棄,以致浪費大量資源時,我們可利用先進的回收技術來掌握戰略資源。相較於中國大陸,這樣的綠色技術,我們尚有一搏的機會。

除了技術外,台灣已建構十分完整的資源回收系統及綠色產品的認證制度。更值得一提的是,綠色產品可以對進口商品產生「技術性貿易障礙」,發揮對國內產業的保護作用。舉例而言,國內包括環保標章、綠建材標章等綠色產品,在評定基準中皆要求使用一定比例之回收料,但該回收料之來源必須是國內產生者,以達到保護國內環境的目的。我們的「政府採購法」中,也明定政府機關與公用事業得優先採購這些綠色產品,此對開拓綠色產品市場是一大助力。

以往大家認為資源回收的東西是二手貨,是次級品,可是時代改變,現在「綠色」已成時尚。當中國紅色供應鏈挾其量能、價廉之優勢席捲全球市場之際,我們唯一的機會是堅持綠色產品的「品牌價值」,建構綠色產業體系,已刻不容辭!

(作者任職環保技術服務業,新竹市民)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