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彥豪
在經歷近一個月「一日一諜照」的疲勞轟炸之後,蘋果公司終於敲定將於臺北時間九月十日舉行發表會。邀請函上的大標題「嘿Siri,給我們一個提示吧!」營造出一種猶抱琵琶半遮面的氣氛。這波「諜照門」的另一個主角,是目前正急待浴火重生、並剛剛悍然對公布諜照的國外社群達人寄出律師函的HTC。
消費性資通訊產品的設計與製造,曾經為臺灣贏得眾多欽羨的目光,而這些光榮最近確有快速消褪的趨勢。找到產業價值鏈中鬆脫的環節,並快速地予以補強,應是現下臺灣產業的當務之急。
在沒有條件與基礎制定「全球產業標準」的客觀限制之下,「設計力」一向是臺灣產業向全球市場攻城掠地的核心競爭力之一。Luxgen在房車上的動力美學,曾逼得韓國對手不得不藉著「抄襲」來穩住陣腳、Gogoro電動機車的設計內涵,也在世界各地展場上出盡鋒頭。事實上,現今智慧手機「金屬機身」的流行風也正是由臺灣所引領。美國主流科技媒體CNET近日便曾為宏達電正名:「有明顯跡象顯示,金屬機身配上塑膠背條的iphone,是蘋果向HTC靠攏的一項設計」。
就企業實務來說,要建構一支能夠定義當代工藝美學標準的設計團隊真的可遇而不可求。而即使真的擁有這樣的團隊,現今消費產業的「設計力」,也絕對不能與「社群力」脫勾。回頭看HTC的案例,每當HTC透露新產品發布的風聲,網路上都會出現大量出自於全球粉絲巧手的「產品期望圖」:更高的螢幕面積占比、更窄的邊框甚至無邊框、更具時尚感的前置雙喇叭設計、更方便無負擔的可更換式電池…等等;但可惜的是,「高額頭、長下巴、上下兩排子彈孔」的順口溜,已經成為HTC二年多來一成不變的設計公式,產品團隊近乎全然漠視這些來自社群的聲音,而中國大陸品牌卻在同一期間將這些市場的期待一一實現。
與「社群力」息息相關的另一個因素是「感動力」。「感動力」在消費產業上的體現便是「使用者經驗」。參考最近蘋果、三星、小米的新品發表會,便可發現市場已經很難再為CPU速度、核心數目、相機畫素而產生激情。蘋果團隊在去年的發表會上,還因為太過強調這些冰冷的工業數字,而被大多數媒體痛噓為江郎才盡。
除了讓產品的設計語言能與目標使用者的品味氣質相呼應之外,「感動力」的實踐是來自於一顆熱切想協助使用者「完善生活」並「實現夢想」的心。誰說資通訊產品只能拿來自拍和刷社群?如何進一步在「使用者經驗」上實現更有效率的工作、更自由直覺的創作、更多元精采的資訊吸收、閱讀、與個人內涵提升…這些都是臺灣資通訊產業接下來在介面與功能設計上可以發揮、並創造使用者感動的課題。
「設計力」、「社群力」、「感動力」…這些都應該是深植在臺灣產業DNA之中的關鍵優勢,不勞Siri小姐辛苦提示。但現在是把我們把這些優勢拿出來重新上油打光的時候了。
(作者曾任電子媒體總編輯,現任台灣大學助理教授)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