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19/2015

天津爆炸再度拷問中國政府公信力

紐約時報
DAN LEVIN

北京——化學品發生巨大爆炸,火球划過天津的夜空,有如末日之災來臨。23歲周海森當即開始準備離開此地。他的公寓與爆炸現場相距六英里,他害怕有毒有害氣體會蔓延到家中,而中國社交媒體上帖子更是迅速加劇他的恐懼。於是,他和父母逃到了1小時車程之外的祖母家中。

上周三的這起原因有待解釋的事件,已經造成至少114人喪生,700多人受傷。中國政府再三堅稱已經採取了有效措施,確保天津的空氣質量仍然安全。但是,在本周二降雨的時候,天津的街道開始出現泡沫,民眾說自己的嘴唇和手肘有燒灼感。

中國新聞媒體報道,環境監測官員否認這些現象與爆炸有關。即便如此,周海森短期內仍不打算回家。

「空氣的事情,我們當然不相信政府,」他在接受電話採訪時說。「他們總是不願說真話。我才不想拿自己的命去賭他們的話。」

軍方的清理人員尚未能撲滅在天津港口設施中悶燒的暗火,而在遏制公眾越發高漲的憤怒和不信任感時,中國政府也有些力不從心。他們在2008年汶川地震災害、2011年動車事故和今年6月長江游輪沉沒事故發生後部署的信息控制系統,這一次似乎沒有起到效果。

中國公眾實時看到,政府審查機構刪除了網上的調查報道和微博,突然中斷了在電視上全國直播的一個新聞發佈會,因為當地官員似乎就連基本的問題不願回答:爆炸區有哪些危險化學品,為什麼它們存儲在靠近居民區的地方。

「他們肯定是在試圖掩蓋真相,」30歲的電信工作人員袁蘋(音)在接受電話採訪時說。她的公寓在爆炸中嚴重受損。袁蘋表示,她和家人都非常失望,因為政府沒有提供幫助,他們正在考慮起訴政府以及爆炸設施的所有者瑞海國際物流公司。「我一個字不會相信他們,」她說。「政府完全是在做表面工作。」

上周末,天津爆發了抗議活動。被迫離家投奔親戚的居民和失蹤消防員的家屬一起進行了抗議,要求獲得賠償,公布親人的消息。

人們普遍懷疑政府在掩蓋真相,以至於中共黨報《人民日報》明確予以了否認,並承諾在調查中做到公開透明。「有什麼必要對一起安全事故有所保留和隱瞞?」文章說。「又怎麼可能『官官相護』?」

中國官方通訊社新華社本周二報道,該公司經營危險化學品的許可證於去年11月失效,直到今年6月才獲得新的許可證。政府還確認了該公司10名高管的身份,包括董事長於學偉及副董事長董社軒。兩人已經在本周四爆炸發生數小時後被拘留。

「瑞海公司的事情已經被最高層關注,所有人都不敢多說一句話,」一名警官告訴《財經》雜誌。該雜誌稱,10名高管中有4名在醫院。

本周二晚些時候,中國反腐機構中紀委在官網上發佈消息,國家安全生產監督管理總局局長、原天津市副市長楊棟樑因「涉嫌嚴重違紀違法」接受調查;這是對腐敗的常用委婉說法。

但《北京青年報》報道稱,對楊棟樑的調查已有半年之久,因此人們懷疑為何現在宣布相關消息。另外兩名官員因為受賄接受調查。

很多中國人依靠的不是官方消息,而是社交媒體,民眾和審查機構在那裡玩着貓捉老鼠的遊戲,一方渴望答案,一方則急於刪除任何不利於中央政府形象的內容。周海森表示,比起等着當局公開確認所有化學品,或列出每一個在爆炸中遇難的消防員的名字,還不如去看傳聞。他提到這些官員時表示,「他們要麼是傻,要麼就是裝傻。」

就像之前應對災難的舉措一樣,中國當局設法封鎖說明政府似乎有錯的報道。在2008年四川省汶川發生地震後,中央宣傳部禁止中國新聞媒體就學校的豆腐渣工程進行報道,此類建築導致數以千計的學生死亡。2011年,一份被泄露的宣傳指令要求媒體不要反思或評論導致40人死亡的火車相撞事件,稱「不要調查事故原因」。

香港大學中國傳媒研究計劃(China Media Project)編輯班志遠(David Bandurski)表示,對於執政黨共產黨來說,民眾對人為悲劇的思考會帶來政治風險。「黨的領導層非常清楚,像這樣的災難的責任問題,很快就會轉變成權力與合法性的根本問題,」他解釋威權體制的情況時說,「你要負責任的。」

班志遠指出,審查機構難以完全控制有關天津事故的報道,因為一些中國記者自己推動報道。他說,「這是一個非常混亂的情況,對於中國媒體來說,混亂意味着機會。」

即便如此,一項被泄露的指令顯示,天津發生爆炸事故的一天之後,審查機構禁止新聞媒體私自搜集有關該事故的信息,或對官方消息加以個人解讀。官方媒體主要集中發表有關救援行動的感人文章,比如《人民日報》發表了一篇題為《天津港爆炸事故核心區防化團戰士救出倖存小狗》的報道。

對於設法了解事故的中國人來說,看到大量獲得官方認可的紀念活動和救援故事,而沒有任何有關事故原因的有力報道,令人感到沮喪。

中國記者、博客作者賈葭接受電話採訪時說,「點蠟燭就成為一種廉價且善意的表達感情的方式。」

賈葭在事故發生幾天之後在一個社交媒體網站上發表長文,呼籲同胞們問責,不要只是感動。「不要再點蠟燭了,」他寫道,「請拿起皮鞭,鞭笞那些草菅人命的瀆職的人。要是再不拿起皮鞭,只能等別人給你點蠟燭了。」

審查機構迅速將這篇文章及賈葭的全部公開簡介從網站刪除。

Yufan Huang,、Adam Wu、Mia Li有研究貢獻。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