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21/2015

在東京過七夕情人節有感

日本經濟新聞

8月20日,和從北京來的幾位經營公司的女老總一起吃晚飯。一坐下來,女老總們就説:「今天是很有紀念意義的日子,7月7日,情人節。」一瞬之間,我沒有明白她們説的是什麼,有點懵然地看了對方一眼。看到她們端起了酒杯表示祝賀,這才反應了過來:原來8月20日是農曆的7月7日,即牛郎和織女一年一次在鵲橋相逢的日子。這是一個帶有一直難言悲愴感的節日。

我喜愛的唐代詩人杜牧曾寫過一首叫作《秋夕》的七絕:「銀燭秋光冷畫屏,輕羅小扇撲流螢。天階夜色涼如水,坐看牽牛織女星。」城市溫暖化問題成了折磨著今人的如今這個時代,東京的天階夜色並沒有「涼如水」,我剛離開的上海也同樣看不到輕羅小扇去追撲流螢的景色。

秦觀的《鵲橋仙》也十分膾炙人口:「纖雲弄巧,飛星傳恨,銀漢迢迢暗度。金風玉露一相逢,便勝卻人間無數。柔情似水,佳期如夢,忍顧鵲橋歸路。兩情若是久長時,又豈在朝朝暮暮!」

「兩情若是久長時,又豈在朝朝暮暮!」不知有多少情人一時分別時都以這句詩鼓勵自己慰藉對方,但一年只能相會一次,畢竟是令人悲傷的。「佳期如夢,忍顧鵲橋歸路。」鵲橋歸路上可是灑滿情人們熱淚的呀!這也是我總覺得七夕帶有一種悲劇美的緣故。

可是,如今日本所過的七夕完全沒有中國的那種悲愴感。這是因為日本過的是陽曆的7月7日,天氣正熱得熱火朝天,沒有了「金風玉露一相逢」那種激動和氣氛。

按理説日本是個深受中國文化影響的國家,也是個非常重視保持傳統文化的國家,許多來源於中國的傳統文化在日本社會都能看到其濃郁的影子。可是,一説到歡度農曆年、七夕、重陽等中國人熟悉的傳統節日,在日本就很難尋覓到中國人所熟悉的那種氛圍和季節感。

這得歸罪于明治時代的一場匆匆忙忙的改革。

日本歷史上也使用源自中國的農曆,日本稱作「舊曆」。明治5年11月9日(即1872年12月9日),當時的明治政府突然發佈《太政官佈告第337號/改歷佈告》,宣佈從下個月起改歷,迄今為止一直使用的農曆只能使用到明治5年12月2日(即1872年12月31日),而翌日即12月3日起改為使用新的陽曆,並以那天作為明治6年(1873年)的1月1日。

正是這場對整個社會的運營乃至民眾的日常生活習慣産生巨大衝擊的改歷行動,使得今日的日本人在陽曆7月7日迎接沒有牛郎織女的七夕,在陽曆9月9日歡度不倫不類的重陽。

而剛從海外出差回來的我也就糊裏糊塗地在這個中國情人節的晚上,把老婆扔在家裏,自己一個人跑到東京街頭的居酒屋裏和幾位女老總一起進入「舉杯邀明月,對影成三人」的意境。日本啊日本,能不能在這裡也「奪回美麗的日本」,重新恢復農曆呢?

莫邦富 簡歷
上海出生。曾下鄉黑龍江生産建設兵團。上海外國語大學日語專業畢業後,曾在該校任教。1985年留學日本,在日本讀完碩士、博士課程。現在是旅居日本的華人作家、評論家。
著有《新華僑》、《蛇頭》、《解讀中國全省事典》、《獲得世界市場第一的顧客戰略》等50多部日文著作。

本文僅代表個人觀點。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