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26/2015

別指望下一個牛市很快到來

紐約時報
股市風雲
DAVID LEONHARDT

Bettmann/Corbis
1929年10月,股市崩盤後,一名破產的投資者試圖出售自己的豪華跑車,以換取現金。我們希望看到這樣的場景嗎?當然不希望,但現實主義應該給樂觀主義降降溫。

在股市跳水期間,明智建議是不要恐慌。下跌過後,市場往往會反彈,但因為根本不可能預測這種反彈何時開始,出於恐慌而拋售,常常會導致投資者錯失良機。

但在本周的情況下,有一些不同的建議值得聽聽:不要指望未來幾十年的股票收益會像過去幾十年那麼好。準備好面對一個新階段:在經歷市場跳水後,不一定會出現新一輪牛市,讓之前的跌勢顯得像是個腳註。準備好接受市場表現平庸,甚至令人失望的局面吧。

為什麼說這些?因為股市不可能永遠繁榮。而過去的30年,雖然有漲有跌,但總體上還是像一個長久的繁榮期。80年代初期,股市開始上漲。自那以後的每一次市場調整,包括2007年到2008年的金融危機,都很快被撫平了。

結果就是,即便經歷了最近幾周的下跌,當前的股價依然處於歷史高位。相對於企業的長期收益前景,現在股價被高估的程度,比40年代一直到90年代中期的任何一個時間點都更嚴重。

這種比較為什麼重要?股票實際上代表着對企業未來收益的權利。如果股價相對於過去的收益顯得太貴,那麼未來的收益就更難達到投資者的期望。

誠然,有一些原因會讓人們認為,股價應該比早前幾十年高。低利率是其中的原因之一。低利率壓低了企業經營成本,降低了其他投資渠道的吸引力,同時提高了投資者對股票的需求。就像經濟學家約翰·坎貝爾(John Campbell)指出的那樣,另一個原因是沒有發生涉及很多國家因而會帶來巨大破壞的大規模戰爭。還有一個原因是,如今員工相對缺少議價權,這壓低了工資,對企業利潤有利。

但就像我在去年5月提出,當時股價似乎過高時所說的

「……對於任何一種需要依靠新範式來論述的觀點,都應該持合理的懷疑態度。因為那些論述通常都是錯的。1920年代,經濟學家歐文·費雪(Irving Fisher)創造出『永久性的高地』(permanently high plateau)這個說法來描述股市時,就犯了這種錯誤。1999年,當《道指36000點》(Dow 36,000)一書面世時,其中的論述仍是錯的。到金融危機前夕的2007年,一些論述還是錯的。」

前不久,我打電話給席勒,問他對當前股價的看法。他對我說,「人們總有理由認為今時不同以往。但在認為如何不同這一點上,人的頭腦可能太有創造力了。」

席勒當然指的是經濟學家、諾貝爾獎得主羅伯特·J·席勒(Robert J. Shiller),大家可以看看他提供的數據。(我更新了最新的數據點。)這些數據展示了標準普爾500指數相對於該指數所涵蓋公司之前10年的收益值。10年的跨度足夠包含經濟形勢好的時期和不好的時期。

這一系列數據無法預測股市的未來,也沒有什麼能夠預測未來。但這些數據作為一種很好的度量標準,可以指出股票被普遍低估或高估的時期。這一數據在1929年飆升超過30,在1999年更是超過40。在20世紀70年代末80年代初降至10以下,此後進入了長達30年的股市繁榮發展時期。

《紐約時報》專欄作家保羅·克魯格曼(Paul Krugman,又一位諾貝爾獎獲得者)在周一發表的專欄文章中指出,整個世界因為儲蓄過剩而受到損害。他寫道:「我們看到,當過多資金追逐過少的投資機會時會發生什麼。」那就是泡沫——美國、亞洲及其他地方的股市、房地產及其他資產都出現泡沫。尼爾·歐文( Neil Irwin)將這種現象描述為「一切皆泡沫」。

股市泡沫不像1999年或2007年的泡沫那樣大,也沒那麼糟糕。但股市仍處於歷史高位。與股價較低時相比,股價較高的時候更常出現糟糕的日子。

這並不意味着你應該開始拋售股票。股票仍可能是現存的最佳長期投資方式。只是不要上當受騙,以為股市會像過去幾十年一樣好。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