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21/2015

比爾•蓋茨談人生“第二幕”

英國《金融時報》 約翰•桑希爾

蓋茨:微軟的問題在於曾經太成功

比爾•蓋茨(Bill Gates)是微軟公司(Microsoft)的聯合創始人;在過去21年裡,他16次被評為全球首富。如今,他主要是比爾和梅琳達•蓋茨基金會(Bill-Melinda Gates Foundation)的聯合主席。該基金會每年花費40億美元,用於在全球範圍內消除貧困和疾病,支持教育事業。

蓋茨來倫敦參加“FT 125”論壇活動期間,就“領導力與創新”這一主題發表演說,之後接受了英國《金融時報》副總編約翰•桑希爾(John Thornhill)的視頻專訪。以下為視頻文字選編,以卿讀者。

約翰•桑希爾:美國作家菲茨傑拉德有句名言——“美國人的生命中沒有第二幕”。似乎,你並不認同他的說法。那麽是什麽驅使你追求你的“第二幕”呢?你又為何要如此專註於慈善事業呢?

比爾•蓋茨:如果你幸運的話,是可以有人生第二幕的。我人生中的第一幕趕上了個人電腦的革命,並參與了重要的軟件革新。這不僅讓我得到了許多資源,也使我明白了它們在世界平等中發揮的作用和創新的重要性。所以,現在我和我的妻子梅琳達一起,將我得到的這些資源全部奉獻給我人生的第二幕,我的第二份全職工作,試圖幫助那些最需要幫助的人。

約翰•桑希爾:你們倆都有要回饋社會的強烈信念,尤其是當全球掀起貧富不均大討論的時候,比如是否要在全球範圍內徵收富人稅。你認為這是解決貧富不均的好辦法嗎?或者你認為如果其他富人像你一樣回饋社會,就能更好的促進發展,以解決貧困和疾病問題?

比爾•蓋茨:當然,稅收系統是讓成功人士資助回饋社會最基礎的一步,我們希望滿足所有人的生活需求。相比之下,慈善只占了經濟中很小的一部分,即便在它發展最好的美國,也只有2%。但是,慈善在創新上有它自己的意義,比如嘗試新的建校模式,資助新的健康研究。慈善活動也開始變得更加多樣化,願意承擔風險。在最好的情況下,如果它能實現像糧食革命那樣的效果,新型種子被研發出來,那麽政府資金就會隨之跟進,真正把規模做大。我喜歡做慈善,但我並不認同把它看作一種財富分配方式的觀點。

約翰•桑希爾:我讀到這句據稱是你說過的話——成功是一位差勁的老師,它讓聰明的人誤以為自己不能失敗。我很好奇你說出這樣的話,因為你的職業生涯並非與失敗相連。你在哪些事情上栽過跟頭,又從中學到了些什麽呢?

比爾•蓋茨:微軟的確取得了很大的成功。我從2000年起,就已不再擔任公司首席執行官,但微軟依然能表現出強大的勢能。只是,在搜索和手機領域,谷歌(Google)和蘋果(Apple)都取得了非常好的成績。因此,我們說我們處在一個競爭非常激烈的環境里。事實是,微軟創造了視窗系統(Windows),並將個人電腦推向了一個新的高度。因此,我們身處暴風中心。若要看到自身的不足,微軟必須建構極好的管理體系,因為我們曾經太成功了。所以,你可能會看不清核心的要素是什麽,如何才能繼續保持成功,這些問題。但我們必須瞭解來自外部的批評,需要顧客告訴我們哪些地方沒能滿足他們的需求。我們很容易陷入這種自鳴得意的狀態。

約翰•桑希爾:你認為是成功讓微軟變得盲目嗎,從而陷入了令人難以置信的顛覆性的危險之中?特別是互聯網的興起。

比爾•蓋茨:說到互聯網,我不這樣認為。在互聯網變得十分重要之前,我就寫過一篇備忘錄,意思是我說我們整個公司都在押註互聯網,並且我希望沒有別的東西出現,因為我們已經如此地專註於互聯網。互聯網大概是在1995年以後取得爆炸式的發展。當然,1995年到2000年之間,微軟的利潤翻了一倍;而且到2005年,我們再次實現利潤翻番。如果硬要說微軟不成功的話,唯一一種解釋就是去問“我們是否在這個數字化的環境中,在每個市場都占據了領主導地位”。還沒有任何公司做到過這一點。

不過,如今在新任首席執行官的帶領下,我們有點“再次激發潛能”的意思。他放眼關註移動設備和雲端服務,說微軟必須真正採用這些技術,在當前環境下占據主導地位。對此,很值得期待。

約翰•桑希爾:你將自己形容為一個缺乏耐心的樂觀主義者。當今世界面臨許多問題,比如中東騷亂,貧窮和不平等的加劇,以及可能來自人工智能的威脅,特拉斯創始人伊隆·馬斯克(Elon Musk)對於人工智能想象可能比你更具危險性。當然,還有氣候變化。在這些問題中,你覺得哪個是對人類最大的挑戰?我們能做些什麽?

比爾•蓋茨:目前的基本情況是,人類的生活正在顯著改善。現在有一種傾向,部分是由於新聞媒體的報道造成的,人們會感覺說“哦,現在哪裡都不太平”。當然,出現這些事情很糟糕,我們要解決這些問題,但是這並不是說人們應該變得消極。他們應該多想想已經發生的積極的事,以及我們如何在這個基礎上繼續改進。

我往往更關註那些能夠幫我們做得更好的事情。氣候變化是一個大問題,但是如果你能夠做正確的研發,其實是可以避免不利影響的。(應該謀求諸如)改進糧食存儲方式,以及空調的發明,這類進步。中等收入國家不會經受太多痛苦,(吃苦果的)主要是低收入國家。所以,當我們談論減排的時候,要知道溫室效應帶來的影響。我們必須提高耕種效率,必須幫助那些貧窮的國家,因為那裡的人將承受更多苦難。

約翰•桑希爾:你提到的許多領域,都需要公共和私營部門合作,才能推動創新。這要如何實現?

比爾•蓋茨:在某些領域,比如數字化技術,盡管一開始都是公共部門起得頭,比如芯片行業、互聯網,許多靠軍費支持的基礎科研項目成為主要的驅動力量。如今,私人市場正在全速前進。在健康領域,這更加復雜,因為往往要依靠政府來支出。他們用長遠眼光看問題,會支持一些並不產生收益的基礎研究,使其得以繼續。同樣,在能源行業,如果是有助於實現二氧化碳零排放、降低能源生產成本的基礎研究,政府就應該加大預算,加速推進該領域的創新。所以,(可放眼)經濟中最大的一塊——私營部門,第二大的部分——政府機構,以及占一小部分的慈善機構,它們之間的界限。針對他們之間進行互動,各取所長,攜手互助的方式,還有很大的創新空間。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