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19/2015

伊曼努爾·托德:中國難以成為世界領導者

日本經濟新聞

編者按:今年是中國抗戰勝利70週年,在日本稱為戰後70年,正如這種表述的不同,中日兩國對這個話題也有不同的視角,但我們確信兼聽則明。刊登「70年」系列文章。希望通過這一組文章和讀者一起冷靜思考……

在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70週年之際,日本經濟新聞採訪了曾預測蘇聯解體和美國衰退的人口學家伊曼努爾·托德。

記者:您在2002年的著作中預測了美國的衰退。

伊曼努爾·托德:在美蘇冷戰結束後,美國曾是唯一的超級大國,這種地位正在崩潰。我的預測在美國失去對德國控制這方面得到應驗。美國正像過去那樣,或追溯德國過度的反俄羅斯主義,或受到種族歧視的困擾。

美國過去曾是世界問題的解決者,但小布希政權時卻成為問題兒童,導致了極端組織「伊斯蘭國」(Islamic State、IS)的産生。如今美國既是問題解決者,同時也是問題兒童。

記者:在歐洲,德國的存在感正日趨突出。對此您怎麼看?

伊曼努爾·托德:歐洲正面臨猶如2次大戰之前的文化分裂。過去對於1871年成立的強大德意志帝國的出現,周邊國家感到不安,地區局勢變得不穩定。如今則出現了相似局面。

北歐和波蘭加入北大西洋公約組織(NATO),本來目的是牽制俄羅斯和加強美國的影響力,但結果卻擴大了德國的經濟圈。德國在不擁有武器的情況下恢復了精英主義的過去。德國經濟的優勢或將維持下去,但該國仍沒有通過外交取得成功的案例。

歐洲前進的方向並非平等化,而是階級化。德國站在頂點,民主主義將走向終結。試圖要求希臘接受的官僚統治簡直就是法西斯主義,看起來像是走向歐盟(EU)崩潰的第一步。

記者:世界正不得不與恐怖組織展開戰鬥。

伊曼努爾·托德:歐洲為了使人們的目光離開整合進程與經濟停滯,不斷將強迫觀念擴大至反恐、伊斯蘭極端組織和俄羅斯威脅。尋找敵人的歐洲的姿態與伊拉克戰爭時的美國如出一轍。正如通過法國週刊媒體遭槍擊所看到的那樣,移民係年輕人的失落感非常明顯。對未來沒有希望,發動自發的恐怖活動。

記者:中國在政治和經濟兩方面正在提升存在感。

伊曼努爾·托德:中國憑藉快速增長而成為無法忽視的存在,這是事實。但對於中國的未來,沒有人口學家感到樂觀。男孩出生數多,出生率迅速下降。人口眾多將對國際社會造成負面影響。此外,中國與17世紀以後英裔美國人社會確定的現代價值觀格格不入,也導致中國難以成為世界領導者。

記者:聯合國被指出現了功能不全。

伊曼努爾·托德:印度和日本加入安全理事會是理所當然的。法國自從(與追隨美國劃清界限的)希拉克總統時代起,就失去了維持席位的權利。如果世界從美國一極格局再次走向多極化,聯合國的作用將易於理解。安理會是能夠與中俄展開對話的唯一場合。

記者:您如何評價日本的存在和作用?

伊曼努爾·托德:日本曾經是僅次於美國的世界第2大經濟大國。如今(被中國超越)排在第3位,但在技術革新力方面,仍處在第2的位置。同時是能創造世界價值觀的國家之一。雖然有人擔憂日本重新加強軍備,但在與中國關係日趨緊張的背景下,如果我是日本首相安倍晉三,將在主動嚴厲批評本國過去軍事行為的基礎上,進一步加強防衛力量。

記者:面臨人口減少的日本正在討論是否接收移民。對此您怎麼看?

伊曼努爾·托德:移民的接收是不可或缺的,但這是一個複雜的問題。朝鮮半島出身者融入日本社會的困難是眾所週知的。日本需要猶如第2次明治維新的國民意識改革。

記者為日本經濟新聞(中文版:日經中文網) 竹內康雄

伊曼努爾·托德(Emmanuel Todd):法國國立人口學研究所研究員,人口學家。預言蘇聯解體的《最後的衰落》(1976年)以及指出美國進入衰退期的《帝國之後》(2002年)成為世界級暢銷書。現年64歲。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